家谱简介
四、冯同不通婚
陕西省韩城县嵬东乡龙门寨徐村冯、同二姓保持着同祭一袓,而且冯、同二姓不能通婚。
汉武帝天汉三年(公元99年),武师将军李广利率3万人马出征酒泉抗击匈奴左贤王所部于天山,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从征,李陵年少气盛,自请率兵五万人马,独挡一面,与匈奴八万人马狭路相逢,众寡悬殊,战败投降。
消息传至朝廷,汉武帝大怒,下令立拘李陵家小,要明正典刑,以儆效尤,文武百官,没有一人敢出面说情,而司马迁不顾官小言微,为李陵辩护,更惹怒了汉武帝,要治司马迁的罪,要吗死刑,要吗宫刑,忍辱偷生,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完稿,选择忍辱偷生,以完成著史大任。
消息传至司马迁的家乡,家人惶恐不安,认定必然要殊连九族,满门抄斩,如何是好呢?家人随即作出决定,要改姓隐避,长子司马临将马左边加两点水,姓冯,次子司马观将司字左边加一竖,姓同,从而免受了满门杀绝之祸。
现在凡是姓司马的后人,绝对跟司马迁无血缘。而姓冯、同的人,查查家族谱典,可能会是司马迁的后裔。
五、再作冯妇
出处:《孟子•尽心下》:“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释义:再作:重做;冯妇:人名。比喻再干旧行业。
典故:春秋时,晋国有个打虎能手名叫冯妇。在他手里死伤的老虎已经不知有多少了。后来,他忽然表示决心,要做一个不杀生的善士。从此,果然就不再打虎了。
过了几年,有一天,冯妇驾着车,经过城外的一处山林,猛听得有人大声喧嚷:“打哟!打哟!”闹成一片。冯妇抬头一看,只见一大群人正在追捕一只老虎。寻老虎逃进一个山弯儿里,背靠石壁,面对人群,张牙舞爪,怒目而视。那些人谁也不敢走近前去打虎,只在那里瞎嚷乱叫。
冯妇看见这种情景,立即跳下车来,捋起衣袖,高举拳头直奔过去。趁老虎不备,敏捷地纵身向前,一把抓住它的头顶,拳如雨下。众人也一齐动手,终于把老虎打伤,擒住了老虎。
大家都很高兴,同声称赞道:“到底是打虎能手,名不虚传!”冯妇也很得意。可是,当时有些人士听了这个新闻却讥讽冯妇言而无信,笑他不能坚守决心。
曾经干过的事,后来不干了,最后却又重新干起来,这样的人,因此被称或自称为“冯妇”,叫做“重作冯妇”、“再作冯妇”或“冯妇下车”、“下车冯妇”。旧时人们多用这些成语来形容重操旧业,不过并不一定包含什么讥讽的意思。
另外,上述故事所述“一群人追捕老虎,老虎逃进山里,背靠石壁,没人敢迫近它”的情况,《孟子》的原文是:“……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嵎”,是石壁上稍有坎凹可躲身之处,现在一般都写作“隅”。“负隅顽抗”这句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它比喻敌人或强盗依仗某种有利地势,进行顽抗。
范例:鲁迅《而已集•反“漫谈”》:“曾经有位总长,听说,他的出来就职,是因为某公司要来立案,表决时可以多一个赞成者,所以再作冯妇的。”
六、杀马毁车
东汉南阳人冯良,年三十时,奉命去迎接督邮。他耻于做这工作,在路上毁车杀马,撕破衣帽,逃到犍为去从杜抚求学。妻子去找他,见路旁草中的死马败车和破衣服,认为已为虎狼盗贼所害,就为他发丧。过了十来年,他才学成回乡。见《后汉书•周燮传》。后用为藏身匿迹的典故。宋苏轼《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恭有怀子由弟》诗二首之二:“杀马毁车从此逝,子来何处问行藏?”
第四章 冯云胜氏宗族族谱
第一节 编修《冯云胜氏宗族族谱》序
退休居家,屡闻民间修谱,触发落叶归根,怀祖思乡之情。吾兄弟二人遂生探本溯源,编修冯云胜氏宗族族谱之念。
经查考始祖冯云胜公自清雍正元年于福建省汀州府上杭县东门外石牌坊徙蜀北顺庆府(今南充市)仪陇县乐安里小东溪,约于乾隆中期迁居保宁府(今阆中市)巴州鳌水河畔(今巴中市巴州区万安乡七村),及至二世祖冯发川、冯发龙二公又于乾隆中期迁居巴州下在城四甲阳殿山坎下之南观寨(今巴中市巴州区恩阳镇四村),二世祖冯发荣、冯发圣二公仍居住鳌水河畔,迄今近三百年。按族谱由云至重已延续十二代。因年代久远,原族谱资料及先辈碑刻文字大多迭失和毁坏。从冯云胜至二世祖冯发川、冯发荣、冯发龙、冯发圣四大房各分支系,发展衍变情况,确实不能全部排列清楚。为抢救宗族资料,尽可能地弄清楚冯云胜氏宗族历代衍变情况,我们历经数月,反复多次地观看现存少量的碑刻文字,遍访健在长辈及知史老者,寻根溯源,搜集资料,查证核实,逐人排辈,极力把宗族资料比较准确详实地记录下来。尽管如此,由于往昔对宗族史料知之甚少,加之知史前辈先后辞世,缺乏史料依据,很难索取完整资料,宗族族谱无法全貌展现。我们只能做到调查到多少史料,就记载多少,能清理到什么程度,就排列到什么程度,为后人做个交代,留下继续清理研究的依据。
国有国史,省、市、县都有地方志、部门志,不少乡村有乡史、村史,其目的在于鉴史知未来,启迪后人爱国爱乡的情怀。今编修《冯云胜氏宗族族谱》亦出于同一目的。主要是联系同宗同族依胞,发扬耕读传家,勤劳兴家,艰苦立业,为国效劳的精神,教育后人立志做华夏优秀子孙。
编修族谱是一项既复杂艰巨又十分严肃的工作。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在关于协助编写《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中指出:“家谱是我国的宝贵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缊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它不仅对开展文化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当前某些工作也起着很大的作用”。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也曾提出:“搜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家居地理提供宝贵的资料”。为编修好《冯云胜氏宗族族谱》,我们还成立了以冯邦家、冯邦科、冯翔飞、冯安伦、冯安芝、冯邦兴、冯俊等七人组成的编审小组,分工负责资料搜集、编辑整理、经费筹措等各项工作,经过小组各位同志的共同努力,《冯云胜氏宗族族谱》已臻完成。下面就是经过大量调查所得的资料,恳请健在知史前辈反复核实,编订的《冯云胜氏宗族族谱》的概貌。现将此族谱付印成册,合盘托给大家。鉴于我们对宗族的史料掌握不多,再则资料搜集难度大,错误和遗漏在所难免,望本族知史前辈及对本宗族史爱好者,提出疑点和新的史据,以便后人的研究和修订,使之更加充实和完善。
在编订《冯云胜氏宗族族谱》过程中,承蒙冯邦兴、冯邦君、冯相凡、冯安如、冯安灯、冯安太、冯安林、冯安奎、冯安芝、冯邦本等人大力支持,促使族谱工作顺利进行。在此,仅向你们表示衷心的谢意。
在编印《冯云胜氏宗族族谱》的同时,将近年所辑《姓氏起源》、《冯姓的由来及重要历史人物》和《冯云胜氏宗族福建迁蜀后的历史沿革及辈谱考析记》并刊于后,供大家参考。
冯云胜氏第九代孙 冯邦科
冯翔飞
二00六年元月五日
于阳殿山下南关寨
第二节 关于编订《冯云胜氏宗族族谱》的几点说明
一、冯云胜氏宗族原先没有族谱文字流传,除云、发两代和现存的四处登、一辈碑刻外,其余先辈碑刻均已损坏。清理后的族谱,出现了从定到登,从登到一、以至品字辈中有断代和衔接不上的情况。编订本族谱时,在断代和衔接不上处,我们只能采用符号“○”(调查不清,不知名字者)、“◎”(推测可能是而又不能确定者)代替,不能与历史史实相符。例如,根据云胜公和桃园四幢碑记载:冯发川有冯定元、冯定魁、冯定爵、冯定福、冯定邦、冯定安等六个儿子,清理中除冯定邦、冯定安的派别分支能记述清楚外,其余的派别分支都不能完全理清;冯发荣有冯定科、冯定禄、冯定朝、冯定祥、冯定康、冯定程等六个儿子其派别支系都理不清楚;冯发龙有冯定兴、冯定国、冯定泰、冯定坤、冯定升等五个儿子,除冯定兴、冯定泰的派别分支能记述清楚外,其余派别分支也不能理清,冯发圣有两个儿子冯定海和冯定选,其派别分支基本脉络清楚。但也存在不能确定者,在清理中,凡调查不清,不知名字或不能确定者都用“○”或“◎”代替。
二、根据清理族谱的通例,都是以男子为主线记述发展衍进脉络,外姓嫁进的女子载入族谱,本姓嫁出的女子只记本人族谱,在宗族延续过程中,古来就有“有女不为绝”之说。自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国家实行计划生育的政策,日以深入地贯彻实施,生男生女都一样,婚姻状况也发生了变化,接婿到女家已成新的社会风尚,子女随母姓,延续香火也顺理成章。本宗谱从邦字辈开始,有女无男的家庭,把外姓婿接进门当儿子和女儿结婚后,所生子女都姓冯,在编谱时都用“婿”字标明。
三、编列冯云胜氏宗族族谱,采取按房分代(辈)排列。冯云胜之长子冯发川的派别分支为长房;次子冯发荣的派别分支为二房;三子冯发龙的派别分支为三房;四子冯发圣的派别分支为幺房。每房又按辈份分代,每代按人列夫妻和子女。这样,脉络清楚,自始祖云胜公开始,各房各辈(代)以至各家各户都记述清楚,一目了然。
第三节 冯云胜氏宗族辈谱
云发定登一品高 安邦相治重贤豪
文华观光(观光上国)成功大 万世诗书辅圣朝
注:该辈谱南观寨原冯发龙墓碑记载为“文华观光成功大”,鳌水河冯定纶墓碑记载为“观光上国成功大”。
第四节 云胜公入蜀前之冯氏族谱
始祖冯邱聪
高祖冯智堂黄氏
曾祖冯廷秀吴氏
祖 冯汝良赖氏
父冯应麒蔡氏
胞 伯冯应龙梁氏
胞 叔 冯应凤范氏
冯应麟林氏
胞兄冯云上张氏
堂兄冯云奇刘氏
冯云辉陈氏
冯云景张氏
冯云亨李氏
堂弟 冯云玉王氏
冯云澜何氏
冯云章王氏
冯云周何氏
籍福建省汀州府上杭县东门外第一铺石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