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迁徒
周兴<76>南朝宋益州刺史.子1<强>,其他子记载不详 << 南北朝 >>
周强<77>齐太子舍人.梁州刺史.子1(灵起)
周灵起<78>梁通直散骑常侍,直阁将军,义阳太守,庐桂二州刺史,封保城侯。子2<表、炅.>
周表<79>梁义衡二州剌史,封蓬陵侯。子1<才卿>
<79>周炅:(515-578)字文昭,以功进为平北将军。后卒于官,赠为司州刺史,改封武昌郡公,谥号曰"壮"。少年时豪侠任气,有将帅之才。初仕梁为江州(今江西南昌)刺史,封西陵伯,晋升为西陵侯,食邑500户。入陈,封龙源县侯,食邑2000户,终为江北道大都督,平北将军,武昌郡公,长子周法增嗣其爵禄。
〈80〉三子:周法展,在南朝梁时曾官至南康内史,封临蒸县侯。子周罗睺
〈81周罗睺,字公布,周罗睺得以美名远播,声望益重,遂得出为晋陵太守,进爵为侯。后再除使持节、都督豫章十郡诸军事、豫章内史,成为朝廷重臣。
公元581年,隋代北周后,隋文帝杨坚开始遣军伐陈,以图完成统一大业。时周罗睺都督巴峡缘江诸军事,率军抵抗隋朝秦王杨俊的进攻。不久,陈后主投降隋王朝,晋王杨广派人持陈后主手书命周罗睺投降。周罗睺知大势已去,遂遣散士兵,然后投降。
周罗睺投降后,隋文帝素知其威名,许之以荣华富贵,欲以重用。周罗睺流着眼泪回答说:"我陈朝覆亡,臣欲报效尽忠于朝而不能,今蒙陛下所赐,得以身全,已属幸事,至于富贵荣禄,则非我愿。"尽忠于朝而又无奈之情溢于言表。文帝闻其言,对他更为赏识。拜其为上仪同三司,后历任幽、泾二州刺史,民众皆称其能。开皇十八年(598年),隋征辽东,周罗睺被征为水军总管。次年,突厥侵犯隋朝北方边境,周罗睺随杨素征讨,功勋卓著,遂进为大将军。仁寿元年(601年),入为东宫右虞侯率,赐爵义宁郡公,转右卫率。
公元604年,文帝在仁寿宫被太子杨广所害。杨广即位,是为隋炀帝。八月,并州总管汉王谅(文帝子)在晋阳起兵,从者十九州。周罗睺得封为右武侯大将军,随杨素进讨。时陈后主叔宝死,周罗睺念故主之情,遂请示朝廷让其亲往哀悼,得到炀帝的同意。周罗睺披麻戴孝,以臣子之礼,送后主之灵至墓地。葬事结束后,周罗睺脱下孝服,回朝奉君。周罗睺两朝为臣、于故主、新君皆能尽礼,此举为世人所称,炀帝对此也很是赞赏,对他愈加信任。时汉王谅的起兵尚未平定,炀帝遂让周罗睺行晋、绛、吕三州诸军事,进兵围剿。结果在战斗中,周罗睺为流矢所中,不治而死。追赠柱国、右翊卫大将军,谥号曰"壮"。
子仲隐、仲安。仲安曾位上开府。仲隐字孟修,初以补献皇后挽郎起家。隋大业八年,授房陵郡东曹掾。唐武德四年,授柱国、平州刺史,同年又迁蓬州刺史,仍授大将军、平舆县开国公,食邑1000户;贞观六年,改授浦州诸军事、浦州刺史;十一年,迁雅州刺史,仍进爵上护军;二十一年,改授使持节、唐州诸军事、唐州刺史,封如故。
<80>周法尚(554-612)字德迈,右光禄大夫。周法尚是周炅的次子,少年受家庭影响,果劲有风概,好读兵书。长大后仕陈,以军工封山阴县侯,食邑500户,与长沙王陈叔坚不合,陈诬蔑周法尚必反,要拿他问罪,周法尚被迫逃归北周,封为归义县公。大定元年(581年),隋文帝杨坚废北周静帝宇文阐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隋,建元为“开皇”,拜周法尚为巴州(今四川巴中)刺史,因攻破三鸦叛蛮有功,历检校潞州(今山西长治)州事,改封谯郡公,食邑2000户。开皇十九年(594年),隋文帝东巡洛阳,召周法尚,赐彩缎良马,给鼓吹一部。后来率军伐陈,以行军总管隶孝王,转桂州(今广西桂林)总管。隽州(今四川越西)乌蛮叛乱,诏周法尚便道讨伐,一举击破。仁寿四年(604年),炀帝杨广弑父即位,迁周法尚为定囊(今属山西)太守,进金紫光禄大夫。大业三年(607年)六月,隋炀帝北巡榆林(今属陕西),周法尚侍于行宫,拜为武卫将军,负责都督巡幸军政事务。四年(608年),黔安蛮向思多叛乱,周法尚领兵傤清江(今四川南部)击破之。回师又讨伐吐谷浑,别出松州(今四川松潘)道,逐捕逃散流亡的乱兵,改迁敦煌(今属甘肃)太守。后又征伐青海、辽东等地,以舟师直抵朝鲜道。大业七年(611年),杨玄感举兵叛乱,周法尚又与宇文述、来获等协力将他平息,以攻进右光禄大夫。同年十月,邹平(今属山东)人王薄、孟让等人在山东率众叛乱,朝廷又令周法尚讨平之。第二年,又率舟师渡海征高丽,在军中病死,时年58岁。。追赠为武卫大将军,谥号曰"僖"。周法尚有子6人,其中以周绍范最为知名.
<81>周绍范在隋大业三年(613)即起家为官。隋末农民战争爆发后,周绍范为秦王李世民府库旦车骑。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周绍范于贞观五年袭爵谯郡公,累迁殿中大监、右屯卫将军,贞观七年加授左屯卫大将军,是年卒,谥曰敬。有子名道务。周道务起初因为是功臣之子而被养于宫中,其父周绍范死后,道务遂出宫还家。至其成人后,被唐太宗招为驸马,以临川公主嫁之。周道务历官营州都督、检校右骁卫将军。死后谥号曰"襄"。
<<隋朝>>
周才卿<80>隋封:永城侯,谥曰敬。德延二州刺史.汝坟侯周仁之27代孙.太祖为<周强>齐梁州刺史.祖父<周灵起>梁庐桂二州刺史,封保城侯生子< 表、炅.> 父亲<周表>梁义衡二州剌史,封蓬陵侯生子<才卿.>.周炅字文昭,为才卿公叔父.梁太清元年(547年),为弋阳太守。侯景之乱后,为梁元帝授为西阳太守,封西陵县伯.赠为司州刺史,封武昌郡公,谥号曰"壮"。生子:法尚.法僧<定州刺史>.法明.法展.<法展生子周罗睺,字公布.寻阳周氏家族开基祖>.<周法尚>字德迈,周才卿之堂弟.封爵山阴县侯.至周后,法尚得拜为开府、顺州刺史,封归义县公.隋朝法尚因功再进为右光禄大夫。后卒于军中。追赠为武卫大将军,谥号曰"僖.生子绍范\绍嗣 周才卿子2:归仁、怀义
周归仁<81>(588-639)居山东青州即兖州,隋末恭帝义宁元年(617)登武进士,丁丑八国并楚,公扶天定难,居将帅,授魏节度使,赐玉带,迁湖广襄阳刺史,终于任所”。封息国公.子5:贵珠、贵琼、贵瑛、贵瑰、贵璋.
<81>周怀义,任唐代太子右宗卫率. << 唐朝 >>
<82>周基,字崇业,曾任常州长史.怀义子.为临汝周氏的开基始祖。周允元即周基之子
<83>周允元(636-695)字:汝良,周基之子.周允元于弱冠之年即中进士。延载元年(694年),累官至右肃政御史中丞,后拜检校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一次武后宴请朝中宰相,要求宰相们向其进善言。周允元说:"耻于君主不如尧、舜。"武三思闻听此言后,便上疏奏劾周允元贬斥朝廷,应予问罪。武则天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但其为政之卓识却并不亚于历史上一些杰出的帝王。她不但没有责怪周允元,反而说;"周允元此语足以为戒,怎么能怪罪他呢?"周允元卒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死后被追赠为贝州刺史。武则天还亲自作七言诗一首以示哀悼,可见她对周允元是非常赏识的。
周归仁<81>(588-639)居山东青州即兖州,隋末义宁元年登武进士,授魏博节度使左迁湖广襄阳刺史,封息国公.子5:贵珠、贵琼、贵瑛、贵瑰、贵璋.(谱书30年版105页)
)
周贵珠<82>(604-673)字:元明.又子席珠.唐贞观年进士.司绩郎中. 子2:文颖、文 宝
周文颖<83>(622-699)字:仲盛.又字奇敏.唐永徽年进士。任汝南太守.子2:安时\安世
周安时<84>(651-717),字:朝用.唐总章年进士。授判史.生子二∶如锡、如鍉。得24孙
周如锡<85>(673-757).字:彦德.唐垂拱年进士。左金吾大将军.授征南大元帅.迁徙:湖南宁远大阳洞
生十八子∶宏谦、宏量、宏德、宏度、宏休、宏直、宏章、宏慎、宏正、
宏让、宏道、宏亮、宏颂、宏交、宏本、宏明、宏初、宏立。
<文进士6人\武进士12人>
连同胞兄弟如鍉所生六子∶宏悯、宏懔、宏惯、宏侧、宏臆、宏惮.
周家24兄弟均为进士及第入仕,当时被赞誉为大唐二十四才子。
唐初以前,江永为荒蛮之地。唐贞观末年,鄱阳林士弘自称楚帝,据江南、六州之乱旷日持久,
至唐玄宗开元时,钦定周氏如锡、如鍉弟兄挂印南征。
平定叛乱之后,周氏兄弟已近年迈,子嗣24人,族谱称之为“二十四宏”。
至唐天宝年间,各宏族人分散各地,其中在永明县择地落籍有11宏,上甘棠的周氏族人便是其中一支。
周宏谦<86>(716-779),字:唐天宝元年进士.朝议大夫
周从昌<87>(744-810),字:雨轵.唐永泰元年进士, 廉、白二州刺史.由宁远始迁湖南道州
周寓<88>(784-846)字:丞夏.唐永贞元年进士.颂州太守
周惟简<89>(808-875)字:居正.唐长庆初年进士 .嘉鱼县令
周镶<90>(827-892)字:怀玉.唐会昌初年进士.翰林学士
周彦朴<91>(846-926)字:幼真.唐大中末年进士.延安太守
周虞宾<92>(904-963)字:光国.唐天复初年进士,光州刺史.光禄大夫.生十二子∶从远 、从 本
周从远<93>(923-983)字:仲长.宋建隆年武进士,马步指挥史.生子一∶智强 << 宋朝 >>
周智强<94>(944-1007)字:健行.宋处士.仁孝有义,教子有方.隐居月山之严田.诗书自娱\颐养天年.葬营道安心寨
周怀成<95>(967-1022)字:孟匡.(即辅成)宋大中祥符进士.黄冈尉.桂阳令(谱书30年版106页)
)
周敦颐<96>(1017-1073)元公,字茂叔,号濂溪先生,为宋理学创始人.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下诏对周敦颐赐谥“元”,称元公。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下诏将周敦颐与张载、程颢、程颐、朱熹等五人从祀于庙庭,又加封周敦颐为汝南伯。宋理宗宝祐元五年(1257)和景定四年(1263)分别颁御书“九江道原书院”及“道州濂溪书院”院额。元代仁宗延佑六年(1319),加封周敦颐为道国公。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1595),周敦颐之父周辅成从祀于启圣祠。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朝廷下诏修周敦颐的祠堂墓寝,并优恤其子孙,免其差役。明代宗景泰七年(1456),朝廷下诏取周氏嫡孙周冕世袭五经博士。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周氏嫡孙周嘉耀世袭五经博士,自此周氏子孙世袭充任五经博士成为定制。
周敦颐(谱书30年版106页);原配:陆氏.子一(寿).继配:蒲氏,子一{(焘)<97>鲁迅、周恩来之先祖。宋元祐三年(1088)进士。初为黄池令,累迁至两浙转运使,官终宝文阁待制,随父徙居南康莲花峰下。善作诗,在浙江时与苏轼唱酬甚多。著有《爱莲堂集》传世。子二人.孙5人}.(谱书30年版105页).
周寿<97>(1057-1109)字:季老.又字:元翁.宋元丰五年(1082)黄榜进士,初任吉州司户,调秀州司录,终司封郎中。善书法,亦能诗。与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友善。生子六人伯逵\虞仲\叔夏\季友\季仲\季次(谱书30年版108-109页1)
虞仲<98>子2人:兴槐\兴桂
兴槐<99>子4人:理政观政崇政图政
崇政<100>子3人:隆穆隆庆隆相
隆庆<101>子7人:仁金仁玉仁富仁贵仁福仁寿仁德 (谱书30年版算一世)
仁德<102>子6人:贞员仲明庠兴(谱书30年版109-1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