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氏家谱

家族资料

家族名人

胡氏百岁老人:胡心昌


十一世孙胡心昌出生在清末年间,幼年读私塾数年,精通五经四书,青年时教书育人数年, 胡心昌与十三世孙胡龙均1982年国兴修志,胡氏家族修撰,在胡心昌的倡议与领导下着手具体的工作。经过一年多努力于1983年清明节前基本完成初稿。为了胡氏家谱的整理作出了贡献。在九十岁高龄时为修家谱,写了十一首诗。1995年逝世享年101岁。

胡昌伦


胡昌伦,字云飞,1941年生。安徽濉溪人,历任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研究院艺术委员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当代艺术家。出版《中国艺术功勋人物专刊》《中国著名书画艺术家》《中国国学九大名家》《国家文化人物》《中国文化人物专刊》等,由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书画院颁发艺术人才水平证书。

2005年荣获岳安杯第一届国院书法作品展暨际书法论坛作品“提名”奖。20083月《苏东破赤壁怀古》参加世界华人艺术精品大展在日本东京荣获“金樱花”奖。书法作品在1999年获国际荣誉金奖并享有“中国杰出艺术家”荣誉称号。香港拍卖公司沈阳拍卖行高级书画家。同年参加国际老年人年中国书画展获“世界名家创作”奖





百岁老人的“隔代亲”

微信图片_20200309094052.jpg

百岁老人的“隔代亲”



2013年6月19日,101岁的胡冯氏起了个大早,吃罢早饭,她又开始向74岁的儿媳妇陈元荣念叨,“我昨个就给重孙套好汗衫了,可维维啥时候来啊?”就在胡冯氏喂着羊羔打发时间时,孙媳妇卜维维到了。胡冯氏开心得不得了,将叠整齐的汗衫塞到她手里。还有,老人家攒了二十多个土鸡蛋,也一并打包,“逼”着卜维维带回去。卜维维坚持不要,老人家发话了:“除了你,我还得给重孙吃,不要,就不管。”卜维维只好收下祖母的这份心意。

对年过百岁的胡冯氏来说,卜维维是知冷知热的亲人,更是将她从鬼门关夺回来的“救命恩人”。

1998年,卜维维嫁入四铺镇四铺村,与胡传秋喜结连理,在四铺街开了一家个体诊所。6年的朝夕相伴,让胡冯氏体会到,卜维维不是亲孙女,胜似亲孙女。6年里,卜维维工作再忙,也时刻谨记孝敬长辈的传统美德,侍奉公婆,照顾祖母,小日子过得和睦幸福。距离隔不断亲情,虽然卜维维夫妇随后搬到濉溪县城居住,但凡有空,他们一定会看望在老家居住的胡冯氏。

2010年9月25日,由于气温突然下降,身体向来硬朗的胡冯氏突然高烧不退、昏迷不醒,家人赶紧将她送到大医院。专家会诊胡冯氏为“脑梗死”,并建议其家人放弃治疗。

“我不舍得祖母,无论如何也要把她救回来。”6月19日,趁给胡冯氏按摩的功夫,卜维维告诉记者,那时候家里人已经给胡冯氏穿好了寿衣,可她和爱人坚决不同意放弃治疗,将胡冯氏拉回老家,用传统医药针灸、灌中药、打点滴等多种治疗方法,坚持每天为她全身按摩、定时翻身、端屎端尿。虽然一直昏迷不醒,胡冯氏的衣物总是干干净净的。

那阵子,卜维维在胡冯氏床边铺了张小床,时刻陪伴在祖母身边。实在困了,就趴在旁边眯一会;醒了就坚持陪她聊会天,虽然一直没有回应……盼望着,盼望着,或许是听到了卜维维的呼唤,8天,192个小时,胡冯氏苏醒了,20天后即能下床走路。

一晃两年多过去了,胡冯氏身体逐渐康复,创造了生命奇迹。

如今,老人家不仅生活能够自理,就连身上穿的衣服、床上铺的被褥都是自己一针一线缝出来的,还喂养了十多只羊和一群鸡鸭。

卜维维的爱与付出,赢得了全家人的尊重,也让胡冯氏时刻挂念着她。中午时分,卜维维钻进厨房做午饭,当然了,必须以胡冯氏的清淡口味为准。胡冯氏拉着记者的手感慨道:“维维真疼我,疼得没话说。”□记者肖干 通讯员 陈丽伟



胡氏百岁老人:

胡冯氏、女、生于1912816日,辞世201934日享年106岁,幼年跟随曾祖母学习医术,精通医术专治小儿腹泻。1937年十八岁嫁入胡家,生三子,长子龙龙,次子龙虎、三子龙义。

祖母赞

胡冯氏,百岁健,还行医,疗儿患,愈有百万。

按炭舌,是绝技,传承远,三百载,名震相城。

人生中,多灾难,祖母忆,泪涟涟,看淡人生。

民初生,童乐短,八岁时,家突变,家破人亡。

孤儿苦,曾太怜,授绝技,随身边,聪而勤学。

成人嫁,胡家园,有三子,数十载,男耕女织。

六零年,夫病故,母子苦,更可怜,缺吃少喝。

长子艺,为养口,闯外边,难中难,多事之秋。

此时病,霜更寒,脾肿大,万户援,切脾病愈。

丁卯年,小子故,祖更寒,泪湿衫,老年葬子。

阴转晴,有数年,小儿媳,白血病,苦如黄连。

乙亥年,六月天,小媳故,孙子小,难中加难。

苦中难,行医善,知恩感,钱财淡,为子孙福。

九十九,中风犯,儿孙孝,守床边,昏迷十天。

孙疗祖,一月健,健如初,行动便,乐中行善。

五代见,养天年,训子孙,多行善,感恩知报。胡氏百岁老人:

$.config = {router: false}